我們在生活中常開玩笑,說某人有職業病,如果是police那么就說他的談話總是在詢問別人的底細,如果是老師,就說她總是在訓人。其實,像這種我們開玩笑說的所謂“職業病”只是一種習慣而已,那么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職業病呢?
根據我國《職業病防治法》的相關規定,職業病是指用人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的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有毒、有害物質等職業危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而目前我國法定的職業病目錄總共有10大類,一百多種,去年就新增了18種。參見:職業病目錄新增了哪18種職業病
按照國家相關規定,職業病需滿足三個要素:一是患病主體須是用人單位或個體經濟組織的勞動者:二是在從事職業活動過程中產生的;三是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有毒、有害物質等職業危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有的人可能認為,凡是與職業相關的疾病就是職業病,其實不然,如一些醫生因經常上夜班而導致的神經衰弱、一些老師因長期站著講課而患上的腰病等都不能稱為職業病,而只能稱為職業相關疾病。
由此可見,職業相關疾病的范疇更大,更重要的是職業相關疾病也見于非職業人群。
十大類職業病:
一、職業性塵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統疾病
二、職業性皮膚病
三、職業性眼病
四、職業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五、職業性化學中毒
六、物理因素所致職業病
七、職業性放射性疾病
八、職業性傳染病
九、職業性腫瘤
十、其他職業病
前面所說,因接觸粉塵等危害因素導致職業病的形成,那么常見的職業病危害都有哪些?如何預防職業病?
每個行業由于自身工藝、原材料的不同,存在的職業病危害也有不同,如塑料行業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就主要是以職業性化學中毒為主,而家具制造行業則包含了物理(噪聲)、粉塵、化學(油漆)諸多危害因素。對于這些行業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完全消除是不可能的,我們只有采取充分的預防措施,以減少職業病的形成。例如,在家具制造行業,工人在工作過程中,在噪聲較大的場所應佩戴護衛器,粉塵較大的場所應戴上防塵口罩。至于塑料行業在化學危害較嚴重的場所應戴上防毒口罩。總之,無論是用人單位還是工人自身,都應做好職業衛生工作。職業衛生工作不僅僅包含這些,用人單位還應配合安監部門的要求,找職業衛生評價公司定期做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與評價,以確定工作場所的職業危害是否超標,如果超標則應立即整改,以免造成嚴重后果。
上一篇: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預評價
下一篇:職業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