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下午4時,塵肺病患者陳本華在十堰市太和醫院接受了“雙肺大容量全肺灌洗術”。
4個小時后,陳本華醒來,他的病房里多了一大瓶液體,里面懸浮著一些灰色的絮狀物,而底部則是煤灰一樣的黑色沉淀物。
這些東西,來自陳本華的肺。
44歲的陳本華是鄖西縣六郎鄉將軍坪人。他的“工齡”并不長,2006年開始在山西省朔州市的煤礦區務工,他斷斷續續在四五個小礦井打過工。一次干幾個月,每月能掙數千甚至上萬元。
2012年初秋,他拿出所有的積蓄并借了2萬元外債,在鄖西縣城購置了一套房子。可與此同時,他的身體變差了,時常感到乏力、呼吸困難,有時候甚至不能平躺睡覺。為了還債,陳本華勉強在礦井撐過了一個冬天。3月初,他在太和醫院被確診患有塵肺病,隨即住院治療。
太和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劉玉全說,塵肺病的病因在于呼入的粉塵末,最終形成“矽結節”。這些“矽結節”的直徑只有幾個毫米,但是這些矽結節廣泛分布并占據了肺泡的位置,使患者的呼吸一天比一天困難。
根據矽結節的數量和密集程度,塵肺病被劃為3期。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塵肺1期病人的矽結節會越長越大,相互融合,惡化為塵肺病2期、3期。最后,矽結節會成為直徑十幾厘米的大團塊,正常的肺組織被這些硬邦邦的東西取代了,自然會嚴重影響到呼吸功能,直至呼吸衰竭,最終死亡。
劉玉全說,洗肺可以緩解病情,但塵肺病發展到3期或是肺部有起泡、空洞,洗肺的風險極大,可能會加劇病情。
陳本華是塵肺病1期,在他的整個手術過程中,共有10瓶總計1萬毫升的氯化納液體流經陳本華的肺部,陳本華保留那瓶渾濁的洗出液僅是手術洗出液的1/10。
“我是幸運的,還能洗肺”。 陳本華說,不幸運的是他的幾位鄉鄰和同學,他們病發救治時,已是3期。在他的家鄉,很多人都患有塵肺病,病重者大多在家等死。
劉玉全說,塵肺病在目前無法治愈。洗肺、吃藥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病人的痛苦,減緩病情的發展,無法從根本上逆轉病情。
塵肺病患者需要脫離有粉塵的工作環境,并少干重活多休養。但很多病人在接受一段時間治療之后,又回到了礦井勞作。
“如果在礦井務工,塵肺1期病人轉為3期只需要短短幾個月”。 劉玉全說,塵肺病患者一旦進入晚期,就會回天乏術,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患者活活憋死,有的患者最后往往發展成肺心病,全身多個臟器全面衰竭。有的身體浮腫、潰爛,其狀之慘,讓人不忍目睹。
目前緩解塵肺病人痛苦的常用藥是克矽平和矽肺寧,前者價格昂貴,用藥1月需要1萬元,后者藥廠的利潤小,經常斷貨。
為了減少病痛的折磨,塵肺病人每天不能斷藥,按最便宜的藥品算,每月花費也要300元。如果病情惡化,需要的藥費更多。
劉玉全說,太和醫院治療的塵肺病人多在小礦點務工,沒有正式的勞動合同,也就無法辦理職業病鑒定,治療費用需要自負。而且,時至今日,塵肺病并未納入新農村合作醫療和大病救助范圍。
一位醫生說,有時為了幫助經濟條件差、無法報銷醫療費用的塵肺病人,出于良知,醫生甚至會冒著風險在診斷書上寫上別的病種。
來自:十堰周刊
上一篇:消費品輸美須關注CPSC召回特點
下一篇:更多關注的目光投向農民工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