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是最早實施產品召回制度的國家之一,也是全世界產品安全監管制度最為完善的國家之一。為履行保護廣大消費者利益、減少消費品存在的傷害危險的職責,2012年,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CPSC)共發布不安全產品召回通報267批次,召回通報批次與2011年相比下降了11.88%,其呈現的特點如下:
美加聯合召回頻頻發生。據統計,美國和加拿大在消費品安全領域監管合作愈發緊密,所有2012年CPSC通報批次中包括了與加拿大衛生部聯合發布的36批次,占召回總數的13.48%,這意味著被通報的消費品將被同時在美國和加拿大市場采取召回、退貨及免費檢修等強制措施。
中國產品受召回占比創新高。盡管來自中國的產品被召回174批次,略低于2011年,但仍然超過排名第二的美國,其召回次數為40次,甚至超過除中國外所有其他國家和地區被通報召回產品批次的總和。
通報產品和召回原因基本不變。通過中國受召回通報數據分析,中國產家居輕紡類用品、機電類、玩具類依然占召回榜前三名,其中兒童用品是召回的重點,共召回38批次。通報原因中占首位的依然是機械性外傷風險,其余還包括火災危險、總金屬超標等,大多數原因是產品結構設計不當。
2012年,美國已成為中國最大的出口市場,美國CPSC對消費品召回通報的年度數據在一定程度上給我國廣大輸美消費品企業較強的警示,讓企業了解和掌握美國市場監管機構的最新動向,便于靈活應對。在此,檢驗檢疫部門建議有關企業:
熟練掌握政策。輸美消費品企業務必了解和掌握美國CPSC政策法規及運行機制,知己知彼,方能為產品進入美國市場做好準備。
來源:中國國門時報
跟蹤應用標準。及時跟蹤、理解、掌握自己企業生產的消費品所涉及的安全、衛生、環保法規標準,在產品設計研發、物料采購環節中注重標準的應用及符合性,消除潛在危險。
改進技術管理。廣大企業應化壓力為動力,吸取召回通報案例的教訓,走標準化生產道路,提升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調整產品結構,打響“中國制造”的牌子。
上一篇:淺議如何加強職業病預防與監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