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討信息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新聞資訊 > 研討信息 > 正文
企業職業危害因素日常監測內容
時間:2017-10-18 作者:admin 瀏覽:8463 [
返回 ]
職業危害日常監測管理的目的是為了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危害,保護員工身體健康。
那么職業危害因素的日常監測具體有哪些方法呢?
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1.用人單位應當建立職業病危害因素日常監測制度,指定專門人員負責職業病危害因素日常監測工作。
2.用人單位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人員應接受相應的專業技術培訓,確保能夠勝任日常監測工作。
3.用人單位應根據其作業場所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種類情況,特別是存在高危粉塵、高毒物質的,應通過購買監測技術服務、或配備相應的防護用品,檢測儀器(含直讀式儀器),或安設實時監測設備等方式,組織開展周期性監測。
4.用人單位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儀器、設備應定期進行維護、保養和更新,確保其性能可靠,能夠正常使用。工作場所存在爆炸風險的,用人單位日常監測儀器、設備應滿足防爆要求。
5.用人單位每年至少應對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進行一次監測(實時監測職業病危害因素除外)。工作場所勞動者人數較多、化學有害因素濃度或物理危害因素強度較高的,用人單位應加大監測頻次,確保能夠及時發現并處置工作場所存在的職業病危害。
6.用人單位應參照《工作場所空氣中有害物質監測的采樣規范》(GBZ159)要求,制定日常監測工作方案,明確監測地點、監測崗位、監測時段等具體內容。
7.監測結果判定參照《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化學有害因素》(GBZ2.1)和《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物理因素》(GBZ2.2)。
8.用人單位應將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日常監測結果及時報告主要負責人簽字。發現強度或濃度超過國家職業衛生接觸限值標準的,主要負責人應立即組織采取相應的治理措施,指定相關部門或責任人負責落實。
涉及高毒作業超標場所,應立即停止相關作業,撤離有關人員,經整改符合要求后,方可恢復作業。對超標情況的處理,應有明確的處理記錄并存入用人單位職業衛生檔案備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