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化時代的來臨,各種產品的第三方檢測越來越多了,通過檢測數據顯示其產品的高技術和高質量,這就對第三方檢測機構的實驗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科技創新的快速發展,產品類型與品種迅速發展,技術含量越來越高,相應的產品規范和法規也日趨繁雜,各國和大眾對產品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而對實驗室的專業技術能力、對檢測結果的正確性和有效性的要求也日益迫切。這即為第三方檢測實驗室帶來了機遇,也對其檢測能力提出了挑戰。如何加強實驗室的自身管理,尋求實驗室的自我改進和自我完善,不斷提供檢測技術能力,適應檢測市場不斷提出的新要求,成為第三方檢測實驗室快速發展道路中面臨的重要課題。
我們在第三方檢測機構的風險管理一文中有提到,根據《實驗室資質認定評審準則》和《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認可準則》的規定: “實驗室需配備與其從事檢測活動相適應的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第三方檢測或校準實驗室不應參與任何損壞其判斷獨立性和檢測或校準誠信度的活動”。因此在人員管理方面,要充分考慮技術崗位和管理崗位對于專業技術要求的不同需求,以及第三方檢測實驗室作為為社會提供公正數據的機構,對人員基本素質的特殊要求。人員配備要與本機構的發展戰略、各部門的發展規劃相結合,在人才的數量、類別配備上要適合本機構實際和發展,要以最佳比例、最低標準實現其效能最大化。要在以下四個方面重視本機構的人員管理。
一、人員的任用
人員的任用,力爭做到人盡其才、量才任用、責權相應的原則,根據崗位要求選擇任用人才,明確崗位的責任和權力,給予每個人以充分施展才華的平臺。對于相關崗位有特殊要求的如需進行資格確認并持證上崗、技術負責人、質量負責人、授權簽字人、負責解釋和說明人員等要嚴格按照《實驗室資質認定評審準則》和《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認可準則》的規定執行。對人員的要求和任用要樣按照實驗室的質量體系文件的要求及實驗室相關資質的準則要求進行管理,讓每個人在適合并滿足要求的崗位上充分發揮自身的專業技術能力和管理水平,通過相應的權力和資源針對質量管理體系進行實施、保持和改進,識別管理或檢測過程的偏離以及有針對性的采取相應措施預防和減少偏離,使實驗室的質量管理體系有效運行,并持續改進。
二、人員的培訓
人員的培訓,按照《實驗室資質認定評審準則》和《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認可準則》要求”“實驗室管理者應制訂實驗室人員的教育、培訓和技能目標。應有確定培訓需求和提供人員培訓的政策和程序。培訓計劃應與實驗室當前和預期的任務相適應。應評價這些培訓活動的有效性。”所以針對實驗室人員我們要有計劃、有目標、有目的的進行定期的培訓。并適時的對培訓的有效性進行評價,注重實驗室培訓體系的適宜性,評價人員在接受培訓后的能力改變,評價培訓后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的改進效果。根據需要以及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不斷變化的檢測市場的需要可同時開展相關的團隊精神、職業操守、人生目標、壓力疏導等輔助性的培訓,培養一批高素質的檢測人員隊伍。
三、人員的監督
人員的監督,在工作過程中需要對檢測人員和管理人員根據質量體系的要求,針對檢測的方法、程序、目的和結果及檢測活動過程包括樣品的接收、抽取、處理等進行監督,有程序、措施保障實驗室人員的工作能力,開展公正、準確、誠信的檢測活動。
四、人員的交流
人員的交流,由于國內的檢測實驗室相當于國外的同行業比較起步比較晚,檢測范圍較窄,專業知識面不寬。再加上一些第三方的檢測實驗室受體制、地域等的限制,檢測人員的培養周期又相對較長,所以人員的結構會受到一定的影響?;谶@種情況,我們對于人才的需求,應采取多渠道的交流,人員的引進采取柔性方式引進。如建立專家流動站,聘請各行業的權威人士作為客座老師,定期對該領域范圍內的知識的更新、發展對實驗室檢測人員進行指導,對疑難問題、新問題進行探討和研究,進而提高本實驗室檢測人員的檢測能力水平和專業知識水平。加強實驗室人員橫向之間的交流。多參加能力驗證、測量審核,同類實驗室之間的比對、國際實驗室能力驗證比對等活動。因為只有考核才能檢驗出人員學習、培訓的成果,只有比較才能發現自身的不足,知道問題才能進行原因分析,才能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才能達到改進的目的,技術水平才會不斷的提升。
在實驗室的各項資源中,人是最寶貴的,也是最重要的資源,一個實驗室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員的素質。由一支有技術過硬的檢測人員和素質較高的管理人員組成的檢測人員隊伍,來有效控制實驗室的 “機(檢測設備”、“料(樣品加上消耗材料)”、“法(檢測的方法)”、“環(環境條件)”“溯(確保設備準確、可靠的測量溯源性)”等方面的技術要求,必然會使實驗室能夠保持實驗室質量體系的持續改進,在管理體系運行方面蹬上一個新的臺階,實現第三方檢測實驗室的跨越式發展。
上一篇:家具制造企業的職業衛生工作
下一篇:什么是職業衛生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