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量:1502次
3月15日,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的最新研究顯示,暴露于卷煙煙氣中的人牙齦上皮細胞的活性顯著降低,而電子煙氣溶膠則對細胞活性無顯著影響。
據悉,該研究由齊魯工業大學蘇樂副教授課題組完成,刊登美國化學協會旗下SCI期刊《ACS Omega》。研究主要負責人,齊魯工業大學蘇樂副教授指出,未來將繼續開展更多研究,以深入評估電子煙的安全性和長期影響。
近日,中國煙草總公司控股的中煙香港(06055.HK)披露了2022業績。中煙香港主要從事卷煙及煙葉類產品的銷售及進出口業務的香港公司,還包括把中國內地的新型煙草制品如加熱不燃燒煙草制品出口至全球海外市場。
在新型煙草板塊,該公司的新型煙草制品出口數量502,390千支,同比增加47,620千支,增幅為10%;營業收入1.1億港元,同比增加860萬港元,增幅為8%;毛利320萬港元,同比減少0.3百萬港元,降幅為8%。公司稱,新型煙草的銷量、收入增長主要由于集團積極開拓包括中東、西歐和東歐等新興市場。
近日,意大利海關和壟斷局公布了該國允許銷售的電子煙產品名單,共有22729種電子煙產品在意大利正式注冊。其中,含尼古丁的有10322種,不含尼古丁的有12407種。據悉,進入意大利的電子煙和煙油產品只有在海關和專賣機構注冊后才能投放市場。
市場咨詢公司Future Market Insights近期對全球一次性電子煙市場進行了分析,提供了 2017-2021 年的歷史數據和 2022-2032 年的預測統計數據。
報告顯示,2022 年全球一次性電子煙市場規模預計為63.4 億美元,預計全球對一次性電子煙的總體需求將持續增長,2022年至2032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11.2%,到2032年市場規模將達到約183.2億美元 。
3月15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表示,它已經對提交上市前煙草產品申請 (PMTAs) 的近2600萬種煙草產品中的99%以上做出了決定。該機構此前曾表示,對一些最受歡迎的電子煙產品的審查可能會持續到今年年底。
自電子煙監管過渡期以來,深圳市煙草專賣局聯合公安、市場監管等部門持續加大打擊力度,查辦電子煙案件50余宗,查獲非法一次性電子煙160余萬支、電子煙煙具26萬余支、電子煙煙彈89萬余顆,涉案金額近7億元。
其中,假冒電子煙案件28宗,查獲假冒電子煙85萬余個;“奶茶杯”“可樂罐”案件16宗,查獲相關非法電子煙產品1.07萬個。
3月17日據外電報道,JUUL LABS發布白皮書,研究電子煙產品對成年吸煙者的現實影響。盡管在幫助吸煙者戒煙和預防開始吸煙方面取得了進展,但在美國CDC表示,吸煙相關疾病導致近五分之一的過早死亡。繼續吸煙的人中有一半會死于與吸煙有關的疾病——每年約有 480,000 名美國人,每天超過 1,300 名。
眾所周知,成年吸煙者要降低可燃香煙對健康造成的風險,最好的選擇是完全戒掉煙草和尼古丁產品。然而,對于未成功戒煙的成年吸煙者來說,電子尼古丁輸送系統 (ENDS) 或蒸汽產品等不可燃產品可以為成年吸煙者提供潛在危害較小的替代品,并避免使用可燃物。
近日,華盛頓大學發布的論文指出,30歲及以上的中年煙民改用電子煙可全面提高生活健康水平,讓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甚至社會經濟地位都得到有效改善。
研究由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NCI)等公共衛生機構支持,論文發表于全球醫學領域SCI期刊《藥物和酒精依賴》(Drug and Alcohol Dependence)。研究追蹤調研了受訪煙民30歲和39歲的健康狀況,結果顯示,與39歲時仍吸卷煙的煙民比,已經改用電子煙的煙民患心血管、呼吸系統疾病和抑郁癥的機率更低,證實電子煙有顯著減害效用。
全球心血管權威雜志《循環》(Circulation)2022年5月發布的論文表明,煙民完全改用電子煙后,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將降低30%-40%。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研究人員2021年發布的研究結果顯示,煙民改用電子煙后,尿液中丙烯酰胺、環氧乙烷、氯乙烯等致癌物的生物標記物水平會降低。這些致癌物有些與心臟病和肺部疾病相關,有些是眼睛、呼吸道、肝臟、腎臟、皮膚或中樞神經系統的刺激物。
[聲明]本網轉載網絡媒體稿件是為了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故此,如果您發現本網站的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的相關內容發至此郵箱【service@skyte.com.cn】,我們在確認后,會立即刪除,保證您的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