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衛生是企業安全生產一項非常重要的保障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這在上一篇文章《職業衛生的基本概念》中已有詳細講述。但是,職業衛生工作需要企業上下的共同努力才能達到真正的效果,不是僅僅了解下基本概念就夠了的,所以企業對全體員工的職業衛生培訓同樣非常重要。那么企業如何進行職業衛生培訓呢?下面就以一國有企業為例,提供參考。
項目立項
攀鋼集團勞動衛生防護研究所(勞研所)是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支撐機構,承擔了全員職業衛生培訓的項目策劃任務。2009年底,提出了全員培訓方案,經公司審定立項,并同意勞研所內設職業健康安全與公共衛生培訓中心(培訓中心),專門負責項目計劃與實施。
職業衛生培訓有明確的法律法規要求,但無具體的時間、內容和周期等細則規定。培訓中心參照國家和四川省關于安全培訓管理及相關文件,在2010年初編制了全員職業病危害防護培訓計劃與實施方案,經修改后于2010年2月以攀鋼公司文件下達執行。
實施方案
職業衛生培訓對象分為4類。第1類,集團有限公司主要負責人和職業健康管理部門負責人、管理人員;第2類,子、分公司(單位)主要負責人和職業健康管理部門負責人、管理人員;第3類,子、分公司(單位)所屬廠(礦)主要負責人和職業健康管理部門負責人、管理人員;第4類,從事有職業病危害作業的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操作人員。
項目由公司安委會領導,安辦監督、檢查與考核;人力資源部與安全環保部負責總體組織與管理;各單位負責安排本單位受培訓人員接受培訓;培訓中心承擔培訓教學具體事宜。各類人員培訓目的、內容、方式及相應責任部門等規定見表1。
為保證人數最多的第4類人員培訓穩步推進,公司規定培訓時間為20學時,培訓方式分兩種:有害作業人數<50人的單位或項目,由培訓中心集中辦班;有害作業人數≥50人的項目在所屬單位辦班,每期60~120人,單位提供場地、組織學員,培訓中心負責教學與考試。培訓中心還負責培訓教材的編寫、師資集結、培訓合格證制作與發放、培訓檔案建立、報表制作與報送等。
項目實施
全員職業衛生培訓項目自2010年1月開始準備,至2012年5月總結,歷時2年多。培訓教學從2010年4月開班,2012年4月收班。包括第2類、第3類和第4類對象,共舉辦428期培訓班,3萬8248人受訓,3萬7847人取得培訓合格證。
項目準備
在項目準備階段,攀鋼編寫了《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防護知識培訓教程》。該教程以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職業危害知識與防護方法、崗位應急處置知識與技能為主要內容。包括正文9章,附錄10個,全書約25萬字,印發1萬3893冊。
教學大綱滿足了攀鋼主要職業病危害防護需求,涵蓋了基礎知識、粉塵、毒物、物理因素、崗位危害辨識和典型案例6個科目,并規定了各科目的具體教學內容,其中包括了職業衛生檢測、評價基礎知識,以從根本上了解危害因素的檢測原理。了解什么是職業衛生檢測
此外,攀鋼還組建了兩支職業衛生檢測培訓教師隊伍,一是課堂(理論)教學教師;另一種是實習教學教師,負責崗位危害辨識和典型案例分析教學。課堂教師在勞研所專業技術人員中選拔,按科目成立教學小組,每組3~5名,輪流參加教學,既保證教學需要,又不影響本職工作。實習教師由培訓中心從受培單位職業安全(衛生)工作人員中選拔。
人員培訓
經公司人力資源部同意并協調,培訓中心委托四川省職業安全健康協會主辦第2、3類人員培訓。2010年7月和8月,在成都和攀枝花各舉辦了1期培訓班,216人參加了培訓。這兩期培訓班教學大綱包括:職業健康形勢、任務與要求,法律法規,基礎知識與管理,危害因素辨識、預防控制,職業健康監護與職業衛生檔案,職業病危害事故及其救援等。培訓教學由四川省安監局和職業安全健康協會,攀鋼勞研所內取得國家、省安全生產培訓資格的專家承擔,并邀請四川大學教授等授課,時間30學時。
第4類人員培訓由2010年4月13日開始,至2012年4月10日結束。共有14家子、分公司(單位)56家廠礦參加了培訓,培訓人數達3萬8032人。
項目結束
培訓教學完成后,攀鋼還對實施階段拖欠的部分教學后續工作進行查漏補缺,主要工作包括:對受培訓對象個體的考試試卷、實習記錄匯總、審核;對受培訓單位的培訓實施情況匯總、統計;填寫并發放培訓合格證;對所有培訓記錄按檔案管理要求進行歸類、整理、造冊、成卷,形成完整的材料歸檔。
以上實例可供大多數用人單位做為參考,并結合自身情況制訂符合企業的職業衛生培訓項目。如有不了解的地方,可咨詢專業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天鑒檢測,免費提供相關咨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