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動態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新聞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詳解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
時間:2013-09-24 作者:admin 瀏覽:3820 [
返回 ]
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工作的內容因評價目的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例如,在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預評價時,職業病危害因素識別的工作重點是研讀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初步設計等資料。進行工程分析和類比調查;在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和職業病危害因索定期監測評價時,重點工作是現場調查和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
一、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預評價
在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工作中,職業病危害因素識別步驟和工作內容包括研讀項目資料、工程分析和職業病危害類比調查等。
1、研讀項目資料
主要包括如下資料:
(1)可行性研究報告(含職業衛生專篇〕;
(2)所使用的化學物成分說明書;
(3)圖紙(包括防塵、防毒、防噪,隔振、防非電離輻射工程圖和設計說明)。
2、工程分析
重點對如下內容進行分析:
(1)項目組成及主要工程內容,包括生產及生產配套的輔助裝置、公用工程、總圖運輸等;
(2)生產原輔料和產品,包括生產過程擬使用的原料、輔料以及所出產的產品、聯產品、副產品、中間品的車問和工序,原料、輔料以及產品、聯產品、副產品、中間品的名稱、特性、形態、包裝、用量或產量等;
(3)生產工藝,包括工藝技術及其來源、生產裝置和輔助裝置的生產工藝過程、生產裝置的化學原理、主要化學反應,以及生產設備的機械化程度、密閉化程度、自動化及智能化程度和工藝流程;
(4)生產設備及布局,各車間或工序的生產設備及布局情況,包括設備名稱、產地、型號、出廠時間、單位和數量;
(5)擬采取的職業病危害防護措施,包括擬采取的職業病防護設施、擬配置的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擬采取的應急救援設施和措施、擬采取的積業衛生管理措施、職業病危害告知、擬設置的輔助用室和應急救援站的設置情況等。
3、職業病危害類比調查
重點調查下列資料;
(1)類比企業情況,與擬建建設項目在自然環境狀況、生產工藝、生產設備、職業病防護措施、管理水平等方面的異同情況;
(2)類比企業調查和監側,包括對類比企業職業衛生管理機構和人員、職業衛生管理制度、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個人使用的取業病危害防護用品、應急救援設施及預案、輔助衛生用室、職業健康監護和職業病發病情況等幾方面進行調查,同時對類比企業存在的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進行現場監測,并盡可能收集類比企業近年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監測資料。
4、確定可能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和分布
包括確定職業病危害因素(名稱)、存在環節(車間、工序、設備)、接觸情況(崗位、人數和接觸時間)等,并對其危害程度進行預測。
二、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
在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工作中,職業病危害因素識別步驟和工作內容包括收集資料、工程分析.、現場調查和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等。
1、收集資料
主要收集如下幾方面的資料:
(1)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報告書;
(2)衛生行政部門對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報告的審核意見和衛生行政部門對該項目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設計的審查意見;
(3)所使用的化學物成份說明書;
(4)有關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評價報告;
(5)有關勞動者職業健康檢查結果。
2、工程分析
工程分析包括以下內容:
(1)項目組成及工程主要內容,包括生產及生產配套的輔助裝置、公用工程、總圖運輸等;
(2)平面布置,包括主體工程、輔助工程、公用工程、辦公樓、生活設施等的平面位置、朝向、相互關系、與周圍地形和地物的關系等,交通運輸及人流、物流線路等,以及平面布局技術指標;
(3)生產設備及布局,包括主要生產線、輔助生產線和生產設備布局情況、主要生產設備情況(各車間或工序設備的名稱、產地、型號、出廠時間、單位和數量);
(4)生產工藝,包括工藝技術及其來源、生產裝置和輔助裝置的生產工藝過程、生產裝置的化學原理、主要化學反應,生產設備的機械化程度、密閉化程度、自動化及智能化程度,工藝流程;
(5)生產原輔料和產品,包括生產過程各車間或工序使用的原料、輔料以及所生產的產品、聯產品、副產品、中間品的名稱、特性、形態、包裝、單位及用量。
3、現場調查
重點調查下列情況:
(1)項目試運行狀況,包括工程試運行是否正常、試運行期間是否發生職業病危害事件、目前年生產能力、工程原設計及實際投人試運行(生產)情況、預評價報告書所識別的職業病危害因素與目前工作場所實際存在或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因素;
(2)防護設施設置及運行情況,包括各車間、工序的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指防塵、防毒、防噪聲、振動、防暑降溫、防寒、防潮、防非電離輻射、防電離輻射、防生物危害、人機工效學的衛生工程防護設施)及其設計參數、運行情況;
(3)防護設施維護情況,包括管理制度、負責部門和人員、保養期限、檢查制度、工作日志、維護保養記錄;
(4)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包括各車間、工序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包括防塵、防毒、防噪、防振、防暑、防寒、防潮、防輻射危害、防生物危害等用品)的名稱、型號、技術參數,防護用品使用管理制度及執行情況;
(5)職.業衛生管理情況;
(6)職業病防治經費情況,包括各車間、工種(工序)在衛生防護設施、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應急救援設施、個人防護用品、‘L崗前體檢、上崗前培訓教育方面的經費情況。
4、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
通過對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監側,確定其職業病危害程度,同時明確各種職業病危害因素名稱、存在環節(車間、工序、設備)、接觸情況(崗位、人數和接觸時間)。
(三)職業病危害因素日常檢測測評價
職業病危害因素定期監測評價過程中,職業病危害因素識別步驟和工作內容是收集資料、工程分析和現場調查。重點關注如下問題:
(1)工作過程中使用的原料、輔助材料,生產的產品、副產品和中間產物等的種類、數量、純度、雜質及其理化性質等;
(2)工作流程包括原料投人方式、生產工藝、加熱溫度和時間、生產方式和生產設備的完好程度等;
(3)勞動者的工作狀況,包括勞動者人數、在工作地點停留時間、工作方式、接觸有害物質的程度、頻度及持續時間等;
(4)工作地點空氣中有害物質的產生和擴散規律、存在狀態、估計濃度等;
(5)工作地點的衛生狀況和環境條件、衛生防護設施及其使用情況、個人防護設施及使用狀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