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工業的發展,噪聲已成為工業生產中比粉塵、毒物分布還廣泛的職業病危害。在當前的聽力損傷人群中,職業人群占據了1/3。盡管如此,噪聲性耳聾因具有隱匿性、損傷進展慢、潛伏期長等特點,并未引起用人單位、作業人員應有的重視,噪聲性耳聾報告病例呈逐年遞增態勢。
近日,由中國職業安全健康協會主辦的工作場所噪聲危害及個人聽力防護高峰論壇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職業衛生與中毒所所長李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呼吁,噪聲性耳聾可防可控,亟待引起高度重視,切莫等閑視之。
噪聲性耳聾四個發病特點
依據近8年職業病報告中噪聲性耳聾的數據,李濤總結出了我國噪聲性耳聾的發病特點。
其一,患者中的男性明顯多于女性(見圖示)。“這一特征符合男性、女性勞動者選擇就業的特點。”他說。
其二,報告病例逐年增加(見圖示)。李濤認為,根據噪聲危害的特點,在今后一段時間內,噪聲所致的聽力危害仍將呈持續增加的趨勢。
其三,病例所屬企業經濟類型分布特征明顯(見圖示)。李濤坦言,噪聲性耳聾報告病例的這種經濟類型分布特點,并不意味著集體或私營企業噪聲性耳聾的發病率真的最低,“可能更主要的是因國有企業,外商、港澳臺商投資及中外合作企業在職業健康監護方面比集體或私營企業做得更好,更能及時發現噪聲性耳聾病人”。
其四,噪聲性耳聾報告病例涉及37個行業,但60.24%的噪聲性耳聾病例都出現在通用、專業設備制造業,制造業,黑色金屬礦采選、冶煉及加工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和金屬制品制造業(見圖示)。
“雖然聽力損傷不會立即危及患者生命,但聽力障礙會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李濤說,“按照目前的發病特點,我們完全可以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加緊防控噪聲性耳聾。”
危害可控可防亟須重視
李濤表示,噪聲對勞動者聽覺系統的影響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因此在未發病前,人們往往容易忽視對噪聲性耳聾的預防和控制。
據介紹,長期在95分貝的噪聲環境中工作,有29%的人會喪失聽力,即使噪聲只有85分貝,也會有10%的人出現耳聾。許多研究報告表明,高強度噪聲還會對人的神經系統、血液循環系統、內分泌系統、消化系統以及視覺、聽覺、智力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導致人體一系列生理、病理變化。
“噪聲性耳聾是可防可控的,完全可以通過采取工程控制、管理控制措施以及加強個體防護進行預防。”李濤說。
為防止噪聲危害,我國制定了《工業企業職工聽力保護規范》《工業企業噪聲控制設計規范》等一系列法規和標準,從噪聲性耳聾的預防控制、健康監護、職業病診斷等方面,為保護勞動者聽力提供了科學指導。“噪聲危害防控的關鍵是用人單位要將法規、標準切實落實到職業病防治工作中,但現實情況不容樂觀。”李濤說。
對于預防噪聲性耳聾,李濤也給出了建議:用人單位要健全職業病防治責任體系,盡量從聲源上進行控制,采用噪聲小的新技術、新材料、新方法,選擇低噪聲設備,并采取相應的隔聲、吸聲、消聲、減振等控制措施,從源頭上預防和控制噪聲危害;對于采取工程控制技術措施后仍不達標的作業場所,要強化噪聲危害管理,合理安排勞動作息時間,采取適宜的個人防護措施;定期對勞動者接觸噪聲的水平進行檢測、評價,及時將不適于進行噪聲作業的勞動者調離作業崗位并妥善安置;加強職業衛生培訓和職業病危害告知,使勞動者自覺執行職業病防治制度和操作規程。
下一篇:7種常見職業病危害因素識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