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了,在公司的安排下,天鑒檢測佛山工作站已成立一周年了。
6月12日,對我們這些“天山”(天鑒佛山)人來說,是個重要的日子。
清楚記得,我們一行12人從深圳來到順德,住進了一棟三年無人居住的空空蕩蕩的老房子。
作為公司第一個駐外的技術團隊,公司與我均無經驗,準備的再多,亦有疏漏。
剛開始辦公區沒有空調,外面烈日炎炎,屋內揮汗成雨,又處于項目繁忙時期,白天奔波于企業、晚上光著膀子工作到十一二點…那是一段艱苦而又 “打雞血”的時期。
工作站處于城鄉結合部,吃飯成了 “老大難”,周邊寥寥無幾的幾家快餐小店也因為各種原因被我們拉入了黑名單,幸好后來慢慢開發出了幾家木桶飯外賣,解決了“食”這一首要問題。
在公司的支持下,工作站的環境條件改善一步一步也在改善,提供了飲水機、開啟了空調,原本昏暗的房間,也逐漸明亮起來…偶有陽光透過玻璃窗照射進來,正好在屋里的小盆栽上閃耀著,散發出滿滿的活力。
環境的變化,能給人帶來舒適,而人員自身工作的變化,帶給我們的,何止是成長。
在總部,我只需要管理好小組的情況,跟隨公司、部門的流程、制度做事就好,不需要操心非技術性事務。
而在工作站,空間的改變,亦伴隨著諸多事務的改變,技術方面,要進行質量的把關;日常工作方面,要處理房屋租賃、水電、寬帶等各項事務;而最重要的管理方面,也從笨拙的忙東忙西,改為全員參與、共同進步了,每人各自負責某一部分事務,大家能得到鍛煉,而我也能從繁雜、細瑣的事情中解脫出來,更多地參與項目調控、質量把關等工作。
基層管理者更多的是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一方面,要根據公司的制度、要求完成工作,管理好團隊;另一方面,得把團隊成員的意見、訴求轉達給公司領導。
人有千種,世有百態,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在管理工作中,要控制自己的主觀情緒,也要根據人的性格,選擇不同的方式去交流。有的人內向,得多鼓勵指導;有的人粗心,得多細心督察;有的人敏感,得注意說話方式;有的人貪玩,得多指正安排…
以前,我的性格有點急躁,很容易發火。但在管理過程中,我要做的,是去多方面的溝通,而不是任著自己的性子發脾氣。例如,某位員工已經提前安排好工作,但是卻臨時請假去面試,還強硬地說不批假也要去,想著該員工平時不積極的工作態度,我很苦惱,尤其是那個階段的人員正是處于緊缺期,若我態度稍有不對,肯定會在同期一起進入公司的另外兩人面前造成不好的影響,多次深呼吸后,我冷靜下來,用最快的時間想出解決辦法。最后的辦法不論優劣,但如果當時情況下按我作為管理人員以前的脾氣處理,鐵定直接拍桌子說一句,恕不奉陪,而最后的結果就是該員工當場離職,大家不歡而散。
在團隊中,優秀、積極的事例,應開會表揚,廣而告之,讓大家有個學習的榜樣;錯誤的情況,應批評指正,避免以后再犯;團隊中的負能量,首先需要了解源頭,再是如何解決,接著展開行動,盡快處理,將負能量扼殺在擴散的搖籃里…
在工作中,現場部是除了業務與評價部門外,唯一會直接與客戶接觸的部門,現場部員工在企業的行為處事,代表的,不僅是個人的形象,而是整個公司的態度,客戶看到的我們,就是我們所代表的這個公司,客戶通過我們,在判斷著我們這個公司。所以,現場部的伙伴們,打起精神來,咱們不能讓人輕看,咱背后還有天鑒在!
猶記得剛入職時,新員工入職大會上,涂總給我們講塵肺病人,講職業衛生工作者的責任感,雖然當時的我連職業衛生是什么都懵懵懂懂,聽著猶如過耳風,但是,隨時入行時間的遞增,親身接觸的案列越多,不由得的回想起涂總的一字一句,體會著那些言語間夾雜的沉重。
見過了太多在粉塵彌漫中打磨的工人、看過了太多在漫天油霧中噴漆的工人、也經歷了高強噪聲的作業場所,企業的視而不見、勞動者的蒙昧無知,讓人揪心。
也看過太多的采訪中,塵肺病人的掙扎呼吸、白血病人的絕望離世、癌癥患者的瀕死無助…
這些就發生在我們身邊,離我們并不遙遠。
而防治之路、維權之路任重而道遠。
一份公平、公正的檢測報告,可以使得企業得到警醒,直接查找企業在生產經營中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和隱患,使企業更加清楚和明白自身存在的危害,有針對性地加強治理,降低病傷缺勤,提高勞動生產率,從而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減少企業與員工之間的矛盾,維護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所以,職業衛生工作并不僅僅只是一份簡單的工作,還是一份沉甸甸的社會責任感。而現如今,我們給新員工培訓時,也會講解一個個實例,樹立起職業衛生工作者的榮譽感、責任感。
知易行難,而更難得在于持之以恒,望天鑒人能在平凡的工作中,能有一個不平凡的未來。
來源:選自《品質·天鑒》期刊第二期
供稿:現場部 賀歐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