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一瞬即逝,這兩個詞從兒時起,我們不知道說過多少次,但是,又有幾次真正觸動了我們?
步履匆匆間,順德辦事處成立一周年了。
當初,從繁華都市大深圳搬到了“城鄉結合部”小紅崗, 從在深圳時的托庇于“熊姐”、埋頭技術行列,到如今要操心“衣、食、住、行”事無巨細,心里的落差很大。
好在伙伴們給力支持,從無怨言,即使兩天完成九個定期檢測項目的采樣工作;即使全月無休、一直加班;即使每晚加班到十一二點。
辦事處所有人員的努力,加上總部的支持,大家都得到了成長,辦事處也步入了正軌。
我也從開始的面對諸般事務手足無措,到如今諸事慢慢理順、有條不紊;從開始時溝通不暢的怒火萬丈,到如今面對問題時心平氣和。
辦事處也從剛開始的空蕩、寂靜,如今慢慢變得充實、熱鬧;我們從剛開始的每天只有工作,到現在的可以下班打打籃球、跑跑步…
舒緩下來,感覺自己有點疲了、憊了…
疲憊的不是身體,而是內心。
人員來來去去,一起過來的還剩幾個?
竭盡心力,卻無法挽留;雖不舍,也無法強求…
苦悶了的心!
稍緩腳步,翻閱著空間日志,回首望去,才發現自己已踏入社會五個年頭了。
校園的時光是輕松自然的,我們晴撥翠柳彎彎影,雨賞殘菊絲絲淚。可謂少年不知愁滋味!
初入社會時,有著一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沖勁,有著日月萬物盡在掌中的狂勁,可以興奮地在燒烤攤與朋友指點江山,可以買一張火車票,孤身闖入廣東職場…
清晰記得,我是2013年5月入職天鑒的。當時,根本不知道職業衛生是什么,也不知道采樣的工作是什么,只從“熊姐”那里得知會經常出差。出差不可怕,怕的是身上只剩十二元錢的日子;所以,我進入了天鑒,進入了現場部這個大家庭。
工作的時光是忙碌的,我們“朝辭留仙赴他鄉,暮返甲岸歸家門”。
匆匆間,三年快過去了。三年中,有喜有悲,有歡聚,也有離別,現場部對于我們這群來自五湖四海的職場菜鳥來說,是一片凈土。
采樣員時期,兢兢業業采樣、寫表單、扛儀器……從不敢偷懶,只是怕被數落,只為羨慕項目組長獨自完成項目的能力。
開始帶隊評價項目了,特別忐忑,為了防止疏漏,通常提前一個小時到達公司清點儀器、耗材、表單,采樣時期,經常詢問評價人員各種知識。
終于接手定期檢測項目了,滿車間、滿崗位調查、詢問,有時還需要帶領新人采樣,手把手仔細地講解采樣注意事項;雖然可能一個月就在深圳呆五六天,其余時間全在路上、工廠內奔波,但覺得特別充實、孜孜不倦。
那時候,是積極的、向上進取的。
而如今。
環顧四周,很多是新入職的。也聽著一起過來的“老人”感嘆:又離開了一個。
每走一人,心都是痛的,但是,也只能微笑著祝福他們,還得轉身帶領團隊繼續工作,而不讓“感傷”等負能量傳播。
帶領著一個團隊,肩負著公司與團隊的期望,扛著的是沉甸甸的責任,這是不能逃避的。
所以,我選擇讓自己靜下心來,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騎行。
我喜歡放縱在山野,蟲鳴鳥唱讓我回到故鄉;我喜歡流連在海廊,在潮起潮落間享受寧靜;我喜歡穿梭于大街小巷,市井生活讓我感受真實…
在騎行中,拋卻喧囂,拋卻浮華,聆聽著內心的悸動。
大家聚在一起工作,這就是一種緣分。
而有人因轉行而離開,也有人因待遇不滿足而離開。
轉行成功得到發展,值得高興;待遇低離開后遇伯樂,亦值得高興。
但,環顧四周,離職后高興者無幾。
何也?
對自己未了解的有之,不明白自己的興趣及強處所在,多次換行、多次從新開始、之前學習的有多少能在下一份工作用到?時間荒廢而不如意;
心氣高者有之,順風順水、畢業出來,擼起袖子準備大干一場,然而一無技能、二無經驗,只得從基層開始學習,又受不得苦楚、又耐不住寂寞,總以為下一份更好,卻被社會碰了個頭破血流。
對現工作不感興趣且另說,而有多少人是一邊抱怨著待遇低、一邊低迷的工作;又有多少人一邊享受著公司的福利、一邊指責著公司的缺點。
在一家上升、發展著的企業,固然有缺點,但得看到他的長處。
記得看過這樣一句話:我們從工作中會獲得三樣東西:能力、金錢、認同感;當這三樣東西達到自己心中的平衡時,我們才會身心愉悅地前行!
是的。
當我們從公司僅僅能學習到能力,薪酬、認同感遠遠達不到自己心中的需求時,就會感覺自己進入了一個培訓基地,哪怕暫時留下來,但當自我感覺能力足夠后,也會選擇離去。
當我們能經常得到領導或同事的認可,而能力得不到加強、待遇得不到提升時,剛開始可能尚且滿足;但日復一日,會感覺自己在專職義工,對生活來說也不是長久之計,最終的結果,可能也是選擇離開。
而若想著只有待遇足夠,哪怕混混日子也可以,別逗了,老板不是慈善家,當你的工作得不到他人認同,當你的能力不再增長,那你的工資水平怎么可能會提高,而人的欲望是無限的……
再次審視自己,我在學習中嗎?我做的能得到領導和同事的認可嗎?我現在拿的是否是應得的待遇?
學習無止境,這不僅只是對學生來說,在社會中,我們遇到得是更為龐雜的知識,這需要我們不斷地汲取知識、填充自己,而如果故步自封,認為自己掌握的夠多了,那自己的水平也就停在那了。
人為社會性動物,需要交流、也需要認同。在工作中,也切忌剛愎自用,特別是我們這種團隊協作的大家庭,一千個人有一千種想法,取長補短,查漏補缺,這是持續之道,而如果自認為自己掌握足夠了知識和經驗,一意孤行,輕則出現錯誤,重則被團隊拋棄。
員工與企業是相輔相成的,應該為一個良性的整體。
企業發展,帶動全體員工的待遇提升;員工整體能力的提升,而又會促進公司得到發展。
但這個員工針對的是全體人員,而非個體。對所有企業而言,有一個層次分明、運轉流暢的團隊就行了,單獨的個體,對企業影響并不大。承擔了多少事,就拿到對應的待遇,無可厚非。
但從現實來看,很多人欣喜于點滴成績、不思進取,會使得能力得不到提升,相應的在公司得不到重視,提薪無從談起,自己也會慢慢產生抱怨,影響團隊的同時,自己更不愿意花費時間與精力去學習、去工作了,進而惡性循環,整天埋怨于領導的有眼無珠、世無伯樂,工作的錯誤頻出,最后只能離開…
之后呢?不轉變自己的心態,只會徘徊的各招聘現場,抱怨各企業老板的黑心、不公平。
當然,如果努力做了事,卻一直得不到相應的對待,這絕不是一家良性發展的企業,當然可以選擇離開。
注意,是一段時間之內,老板都看不到你的付出,而非立刻見效。
對企業來說,更看重的是長時間持續的付出,而非今天加了一次班,就得馬上給你嘉獎,當然,重大貢獻、特殊貢獻除外。
這是我離校至今的感悟。很喜歡一句話:我們改變不了環境,但我們可以改變自身。我們沒有馬云那樣的能力,我們也沒有王思聰那樣的機遇,我們定不了“一個億”的小目標,但我們可以指定適合自身的小目標,腳踏實地、勇敢頑強地走下去,即使失敗了,也是無怨無悔,總好過一邊想著發大財,一邊宅著玩游戲。
子曰:吾日三省吾心。
每個人都有惰性,每個人都有負面情緒,只是會控制的人,成功了,任其肆虐的人,頹廢了。
當你覺得累了,當你對現今不滿,不要在自己情緒波動大時做決定,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方式,靜下心來,好好看看自己,自己擁有什么,好好問問自己,自己需要的是什么。
失意時,別沮喪;失敗時,別灰心;成功時,別驕傲。
當明白自己所想,就放手去做。
要走,走得灑脫,不留遺憾;要留,留的干脆,埋首工作。
好好調整下自己!!!
來源:選自《品質·天鑒》期刊第二期
作者:現場部 賀歐陽
上一篇:星光點點:可愛的人兒